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时间:2025-04-14 10:37:30
【荐】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荐】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1

活动目的: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活动准备:

黄色标记、玩具小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象它怎么了,怎么身上有那么多的创可贴?哪里受伤了?,提问让幼儿发散思维,着让幼儿猜测

2、我们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用一个故事导入在学校什么东西是危险,并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请幼儿详细描述自己受伤的过程。

(三)幼儿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让幼儿仔细观察教室里,有没有不安全的地方师: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小朋友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乱碰

2、发现了问题之后,让幼儿将这些地方贴上黄色标记,已警示小朋友要注意。

(四)活动的延伸

刚才小朋友说得真棒,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很多本领,还知道很多事情是危险的,这些危险的`事情我们不能做,我们要做一个健康安全的好宝宝。可是教师的外面也有许多需要小朋友注意的地方,下节课你们能不能找出来告诉老师,哪些地方需要贴上黄牌,好不好?

活动反思:

出示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问题让幼儿发散思维。然后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寻找室内不安全的地方,让幼儿通过贴黄牌,激发幼儿的兴趣。但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暂,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2

教学目标

1.懂得一些玩运动器具的正确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2.通过故事的学习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

3.培养幼儿能注意力集中地倾听故事的习惯。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准备

1.贴满橡皮膏的玩具熊。

2.故事图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贴橡皮膏的玩具熊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熊受伤后,会有什么感觉?学学看痛是什么样子的?

2.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你受过伤吗?你是怎么受伤的?(安慰,下次要小心)猜猜看小熊是怎么受伤的?

(二)讲述故事第一遍后提问

1.你听见故事里的小熊怎么了?

2.小熊为什么会受伤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三)分段讲述故事(分段出示图片)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小熊玩什么时受伤了?哪里受伤了?(请幼儿贴橡皮膏)为什么会受伤的呢?告诉小熊怎么样才能不受伤?(一起做扶好扶手滑滑梯的动作。)

2.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小熊玩什么时又受伤了?伤在哪里?(认识膝盖)为什么会受伤的呢?告诉小熊怎样才能不受伤?(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余幼儿一起学做爬攀登架的动作。)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小熊哪里受伤了?为什么会受伤的呢?你知道怎么样才能不摔跤吗?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如果摔倒了,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不受伤?(摔倒了要用手撑地,集体做撑的动作。)

(四)改编故事

1.撕掉膏药:小熊今天又要去玩了,我们一起告诉他应该怎么玩好不好?

2.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改编故事《不受伤的小熊》。(小熊没有扶好扶手,改成扶好扶手滑滑梯,把小熊没有抓紧攀登架,改成抓紧了攀登架;把小熊没有用手撑地,改成用手撑地。)

教学反思:

本次活活动选择源自幼儿生活。因为玩皮球、滑滑梯、爬攀登架都是幼儿喜欢和常见的运动,可操作性强。在活后动中我没事先出示图片便开始讲故事,而是通过谈话引出活动。个别幼幼儿对活动很干兴趣,所以对于我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也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接着我便边讲故事便边出示图片,让幼幼儿自己去证实刚才他们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然后再把一些故事里经常出现的语句、词语重复讲几遍,例如:变成又红又肿、贴上橡皮膏就不痛了……然后再慢慢尝试跟着图片和老老师一起把图片上的画面组织起来变成一段小故事,继续用这种方式提问第二段中出现了谁?它们去玩了什么?后来怎么了?…….等等。教教师与幼儿一起从答案中寻找到故事的源头,展开了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幼儿正是在教教师的语言感染、肢体的带动下与教教师进行应答,清楚地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玩耍才不会受伤,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正确的动作方法。相信,通过今天的活活动,能让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得到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情感交流需要,并获得力所能及自我保护经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要主动将自己的需求告诉老师。

2、能清楚地表达喝水、入厕及身体不舒服等各种生活上的要求。

3、对教师产生初步的信任感。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小猫和大猫木偶各一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⑴如果你觉得口渴了,你会怎么做?

⑵如果你感觉自己肚子痛,你会怎么做?

⑶在幼儿园觉得口渴了或者肚子痛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2、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解决的方法。

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情境一------我想喝水。

①木偶表演:小猫咪咪在教室里玩玩具,玩着玩着,咪咪觉得口渴,咪咪该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咪咪想想办法吗?

②教师:"告诉老师"是个不错的办法,咪咪可以怎么告诉老师呢?咪咪会怎么说呢?

③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情景:咪咪:老师,老师,我口渴了,我想喝水。

大猫老师:好啊,找到自己的小水杯,自 ……此处隐藏11606个字……>

幼儿期待着暑假的到来,在谈论暑假时做哪些事情时,孩子们都表现得兴高采烈,,都能明显区分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这是有关于平时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得比较好。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1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活动准备:

(1)模拟大树一棵。

(2)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3)模拟房子一座。

(4)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5)小兔子头饰(若干)。

(6)篮子一个。

(7)音乐《下鱼了》。

(8)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 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的.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好么?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哥哥,谁做得对呢?

4)教师小结。

A)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避雷雨闪电。

B)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C)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D)不可以躲避在潮湿的地方。

6、教念儿歌《安全避雷电》

不能躲在大树下;不能躲在电线杆下;不能躲在潮湿处;不能躲在 高危处;不慌不乱四处看;找到低处蹲下来,雷电没有再走动,定能安全回到家。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1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习迷路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布偶、自制的安全胸章数枚、幼儿数量相等的自制叉牌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手拿叉牌,教师讲述故事。

1、教师出示布偶,告诉幼儿:今天要讲的故事,是关于小朋友鲁鲁(布偶)的故事。小朋友如果觉得他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你们可以把手里的叉牌高高的举起来,这样的话可以提醒他注意。

2、教师讲述故事《迷路的鲁鲁》。

3、引导幼儿说一说如何来帮助鲁鲁处理迷路的困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师生共同交流迷路时应该如何处理。

1、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迷路的时候,迷路时你们是这么做的?

2、教师小结:迷路时我们要留在原地等家人来找,也可以找可靠地成人或警察叔叔帮忙。找大人或警察帮忙时我们应该说清楚自己及父母的名字,家里的电话号码或父母的手机号码。

3、请幼儿示范迷路时有人帮忙我们该怎没说。

4、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与家人外出时应该牵着家长的手或拉住家长的衣角,以防走失,不可因看想看的东西而忘记跟家人同行。

5、另一教师扮演陌生人试图带走幼儿,请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引导幼儿想想遇到陌生人时要怎么做才安全,表演好的幼儿给予安全胸章进行表扬。

三、教师总结:

什么事情都要小心、多想一想这样可以避免遇到危险的发生,比如:避免走失,小心和陌生人说话或谈及家里的状况,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单独帮助陌生人等。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了解家中的危险有哪些

2、形成在家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形式:

小组进行

活动准备:

电脑

设计意图:

1、激发幼儿对家中危险的重视,初步对家中的危险进行了解

2、通过电脑游戏的形式,加深幼儿对家中危险的认识,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师幼互动:

1、教师提问:

“小朋友知道我们在家中有的是请可以做,有些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做,不然就会发生危险,那, 那个小朋友能告诉我们你知道的家中存在的危险有哪些”

王永其:在家里,不能动电源,要不然,就会被电电到

郑悦彤:在家里,小孩不能动刀,这样,会被刀割伤

孟令宇:在家里,不能在床上蹦,那样容易摔倒,摔伤

2、电脑操作

教育反思:

从活动中了解到幼儿对于家中的危险又简单的了解认识,具有简单的安全意识,但对于安全的理解并不细致;幼儿通过电脑的操作,及幼儿间的合作与商讨 形象的帮助幼儿记住家中的危险有哪些,知道怎样避免家中的危险。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15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尖利的东西,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尖利的物品,如笔、剪刀、树枝、筷子等。

2、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碰到小猴的眼睛里,它会大哭?(笔有一个尖尖的笔头,戳在我们的身体上会觉得痛。有时尖尖的东西会戳破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尖利的东西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

3、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东西有很多,如各种刀、树枝的尖头、筷子等,幼儿每讲一物品教师就拿出一样,放在幼儿的面前。

4、观看手偶表演,比较不同行为的性质。

请幼儿观看手偶表演,每段表演后分别让幼儿讨论:怎样做才不会让自己受伤害?

情境一:小兔子用画画的笔(笔是细长的)在别人脸上点墨水。

情境二:小猴在耍弄树枝。

情境三:小兔子一边望着窗外,一边在用剪刀剪纸。

情境四:小鸭用筷子对着老师的眼睛在说话。

5、教师小结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使用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哄闹、玩耍;第三,当周围有同伴在这样哄闹时要提醒他们、并躲开他们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在幼儿使用这些尖利的物品前,特别提醒幼儿注意使用的安全性。

家园共建:

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幼儿在家的游戏活动,检查家里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避免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对幼儿造成伤害。

《【荐】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