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8 10:38:32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詹天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詹天佑》教学反思1

《詹天佑》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用“当我读到________,我感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进行回答。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课教学我的重点是:

1、生字、新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背诵4、5、6自然段。

《詹天佑》教学反思2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 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1、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2、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3、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4、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5、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精髓之处,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3

教学准备

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

相关磁带

* 以下内容为完整课时的教案,对试讲10分钟起启发作用,所以同学在试讲中遇到类似材料,还必须仔细看清楚试讲要求。仔细看材料进行着重了解。做到熟悉能讲!

教学目标

①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 20xx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此处隐藏13340个字……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来劲了:他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还真是煞有介事的!从中折射出学生难以想象的潜力,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充盈着创造的激情、蓄积着表现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想法!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四、“老外坐火车”的情景展现。

课文结尾我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在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导游们”开始有声有色、兴致勃勃地向“老外”介绍起这条“争气路”来,请看下面几位学生的导游词片断:

A、外宾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火车已进入了八达岭隧道,你是否觉得这条隧道要比居庸关隧道长得多呢?它的开法与居庸关隧道是完全不同的,它采用的是中部井法……

B、现在我们乘坐的火车已停在了南口,我们要给火车尾巴再装个头,也许你们感到很惊讶吧,火车干嘛要两个头呢?不急,过一会儿就能知道谜底了!

C、现在我们已到了青龙桥,大家往外看,这就是詹天佑的铜像!我们马上要爬这个高高的陡坡了!哦,别怕,詹天佑为我们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你看,火车到了“人”字形岔道口就换了个方向,两个火车头互换位置,原来推的火车头就拉,原来拉的火车头就推,这样减缓了坡度,火车上山就特别轻松!

在火车的“呜…呜…”声中,同学们学得兴致盎然,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兴奋的神采在尽情地飞扬!

《詹天佑》教学反思14

与原教案相比,我认为修改后的小学课文《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从线性设计到框架设计

原教案设计基本上是一种线性设计,按4、5、6三个自然段依次学习,在教学内容、各环节的教学安排上有明确的规定,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它导致课堂教学的刻板化,不便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开发,组织形态较为封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修改后的教案,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有设计,无规定”的框架设计,教案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学习与思维活动的空间,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调整教学的顺序与结构,使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弹性。

“框架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学生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惊人之举”,此时,最能够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驾驭能力。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师往往能“将计就计”引发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生长点,“择其善而扬之”。

2、从一般认知教学到情知互促教学

我的普通话标准、流畅,朗诵又是我的强项。原教案我在情感的铺设上还不够到位。在修改后的教案设计中,则明显地体现出我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设计的导语与过渡语富于情感性、激励性,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在充分的语言渲染中创设出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和学习热情的情境。如:末尾的写话,以月夜下,一条铁轨笔直地伸向远方为画面,配以凄婉的世界名曲《神秘花园》,此时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响起:“詹天佑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了30多年,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过铁路,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享年仅59岁。临终前,他还在说着这样一句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浮沉,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同学们,这些如血脉一般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轨凝聚着詹天佑毕生的心血,它们默默无语,却又执着地向我们表达着什么……此刻,凝视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视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觉得他似乎在对你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在这种情感的宣扬中,学生的写出的话语便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力度。与离开这种情境产生的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历经情与知的多次交融,促使学生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能在特定的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从而使情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3、从关注“教”的设计到关注学生“学”的原认知经验

修改后的教案,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这样询问学生:“请大家考虑一下,以你们的经验,怎样学习4、5、6这三个自然段效果最好?”这个设计,在原教案中是没有的。再如课末写话,原教案这样设计:“同学们,这些如血脉一般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轨凝聚着詹天佑毕生的心血,凝聚着他深沉的爱国之情。它们默默无语,却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同学们,请拿出你的笔,将它无言的沉默化为有声的语言。”经过对学生学情的认真思考,我认为他们在原知识基础上难以达到这样的深度,因此,修改为“此刻,凝视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视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觉得他似乎在对你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詹天佑的距离,更贴近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教师的期待目标。

学习主题构建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出,在原教案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只注重了形式上带给人的唯美感受。但修改后的教案,吸收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体现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这个环节的改进使我深刻意识到,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

通过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我能感受到的教学理念的变化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与时俱进,努力求真”,我想,这正是教改赋予我们的真正意义。

《詹天佑》教学反思15

教学了《詹天佑》一课,有很多感触: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流畅。教学本课,我抓住“爱国”和“杰出”两个中心词,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我分为五大环节,分别是:⑴复习导入,温故知新;⑵情感铺垫、整理脉络;⑶精读感悟,感受“爱国之情”;⑷自主探究,感受“杰出之才”;⑸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各教学环节基本能自然过渡,使整课的教学浑然一体。

2、充分挖掘材料,注重铺垫和扩展。詹天佑是写人的文章,为了丰满人物形象,我补充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一些材料,如修筑铁路的宣誓词、写给诺索布夫人的信和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些事迹,作为情感的铺垫和文本的扩展,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

3、课堂要求明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习“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路线”三大材料时,我都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向导,这样既可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首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在黑板画出居庸关、八达岭的形状,让学生用简单的箭头划出开凿的方法。理解人字形线路的时候使用简图和视频动画相结合的形式,力求让抽象的语言变成直观的视图,让学生更直观地、更清晰地理解,从而充分地领悟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