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时间:2024-06-29 06:54:26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15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15篇)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1

《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解〕

危楼:高楼,这里指建筑在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恐:恐怕。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

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

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总结: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表达了诗人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2

相比许多应试方法,语文学习四大基本功可以真正提高语文成绩,并加深语文素养。

现在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行业话语似乎道出了语文在中考里的分量“成也语文,败也语文”。既然成败在此一举,那么是不是每一名初三毕业生都格外地重视语文呢?其实恰恰相反!正如很多行家所指出的,很多初三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复习语文)可有可无。而我想说的是,多数学生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抓住语文学科的根本。因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基本功是解决语文试题、打开思路以及提高成绩的关键。那么中考语文基本功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写字,书写之功

众所周知,书写与口语表达一样,同是交流的重要渠道。说出话来是为了让人听明白;而写出字来是为了让人看明白。“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同时“书写整洁”和“错别字”还占卷面3分!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因为《20xx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对这方面的规定是: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所以只有多写,多读,认真加以甄别,才能将这项能力掌握,也才能消灭错别字,做到书写正确无误。

积累,日久之功

我相信同学们对语文的积累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尽管已经步入初三,最原始首选的方法还是读、背、默。也许并不新鲜但极为有效,这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精华。因为多读方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少成多;多默就能长久不忘。关键在于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然后还可以推陈出新,逐渐就达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另外,读、背、默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本功,不亚于武功,经过日久天长的训练,功夫自会上身,到那时将受益终生。我们熟知的大师级人物比如鲁迅、钱钟书、郭沫若等就是不仅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乃至过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以致一目十行。而《20xx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的第2、3、4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的第1、2、3、4知识点均是考察积累能力的。所以初三学生面对大量的记忆和背默练习,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要从严、从细,达到精益求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3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总结: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4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现代文部分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 ……此处隐藏22635个字……风清月朗的江山与孤高清莹的襟怀的契合。他在艺术上着意追求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题画山水障》),即重在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理想,这就使他的一些写景诗突破了前人多注重极貌写物、工于形似的表现手法,而在主客观的交融中大力加强抒情意味。

总结:总之,在张说的诗歌中表现出鲜明的英雄性格和倜傥意气,这正是盛唐诗歌最显著的精神内涵。考虑到他的领袖群伦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其诗作的意义就更显得重要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14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发展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总结: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15

必须掌握的成语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替换词语作用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关于议论文的解题技巧

关于议论文,初中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要找到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内容。论点在全文中来看实验,是一定能统领全文、明确中心思想。而把握了全文的论点,再把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找出来,对分析论点有很好的帮助,而学生做题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