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9 16:14:39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国”“故”“以”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爱生命,创造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墨子的“非攻”的思想。

教学方法:

讲读结合;结合讲解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作家背景简介

1.作家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解题及背景介绍

非:非难、责怪。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举史事说明好战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三、诵读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非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一下字的读音

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不辜(gū)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并解决下列问题:

1.找出通假字。

2.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一词多义

5.找出古今异义

1.通假字

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②拖其衣裘(“拖”通“脱”,强夺或费力取得)

③白黑之辩(“辩”通“辨”,分别)

2.词类活用

①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3.特殊句式

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上为政者得则罚之省略句“得”字后面省略了“之”字

③从而誉之,谓之义。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4.一词多义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以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5.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古义: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苟亏人愈多(古义: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古义: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从而誉之(古义:反而。今义: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四、巩固迁移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啊。

②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现在最大的不义,就是(有人)攻打别人的国家,(我们)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反而称赞他,称他为义。

2.本文思想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

这篇文章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不是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

3.本文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并分析、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明确】本文运用了类比论证和层层递进的方式,如文章运用类比手法举出四个易于大家接受的事例来说明“不义”,并且这四个事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罪行上是一个比一个严重,由前面的“不义”后来的“不仁”也可以体现出来,从而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条理极为清楚,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鸡豚不义,再说到窃人牛马不义,再说到杀死清白无罪的人并抢劫其财物不义,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是攻国。之后,反复说明世人指责小的不义,却赞誉大的不义,可谓混乱荒谬到极点。文章由小到大,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大家要学习墨子的这种论说文的写作技巧,做到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高中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以及对联的发展历史。

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美,尝试写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对联的特点,如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赏析法、讨论法、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 ……此处隐藏35219个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在词史上成就卓异,屹然为一大宗。诗文的创作也斐然有声,卓有独诣。

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当代学界对“易安体”也有所研讨。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是倾掳真挚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纸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怀;日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是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是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

刘勰论作家和艺文风调之大别,曾谈到作家体性不同,“气有刚柔”、“文之任势,势有刚柔”。李清照诗文词赋,韵致多样,刚柔兼具,其审美风姿,也卓有独诣。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其词作以柔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漱玉词》特有的阴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嫠妇之凄苦,使其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漱玉词》继承婉约派的创作风情和手法,又有所开拓创新。其表现是笔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开阔,风韵柔中带刚,时露崛强之气。。《漱玉词》的这些特色确与苏、辛有一脉相通之处。沈曾植《菌阁琐谈》谓“易安调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词以婉约称胜,但它是柔中有刚,婉中含豪,刚柔融通的。

李清照文章流传不多,但无论书序、札启、辞赋都有佳构,且长于四六骄俪,博于用史使事,运笔曲伸自如,行文声情并茂,并大都贯穿着关注现实国运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愫。绝不拘囿于闺帏闲情,诚如古人所评,显见出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据此,我们可以说:李清照诗、词、文、赋悉有独诣,在艺术风调上阴柔美臻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通。

高中语文教案15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高中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