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时间:2024-06-25 05:02:21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谏太宗十思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

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

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

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

2、信:

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

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

3、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

4、治:

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

5、当:

A、dāng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

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

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

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

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

6、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7、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8、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9、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10、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示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示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示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示假设)

四、词类活用

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2、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之下)

3、宏: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②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①古义:放纵情感。②今义:尽情)

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①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②今义:认为)

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①古义:使心虚。②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六、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始做得好的实在太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①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兰亭集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2、由今之视昔(通犹,如同)

三、多义词

1、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3、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5、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四、词类活用

1、 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2、流觞曲水(使(水)弯曲)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4、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此处隐藏16583个字……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5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修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名词,坟墓)

2、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指某人,含贬义)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词,空)

3、众: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形容词,多)

众不能堪(名词,众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无矣(形容词,一般的)

4、行: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上路)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道德品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名词,行为)

5、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动词,伸张)

哭声震动天地(名词,声音)

6、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词,头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7、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

贼易之(意动用法,轻视)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动词,交换)

8、按:按诛五人(查究)

二、通假字

1、赀: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

2、曷: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通何,什么)

3、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

三、一词多义

1、盛:

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

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装)

2、卒:

①未及见贼而士卒散(士兵)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

③买五人之脰(dòu)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

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

3、私: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宠幸的)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自私)

④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以私人身份秘密地)

四、词类活用

1、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作名,行为)

2、屈: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动,使屈身)

五、古今异义的词

1、首领:①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②今义:一个团体的领导人。

2、慷慨:①古义:胸怀大志。

②今义:情绪激昂;不吝啬。

3、私人:①古义:私党。

②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个人之间的。

4、痛心:①古义:痛恨。

②今义:极端伤心。

5、颜色:①古义:脸色。

②今义:色彩。

六、句式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2、贤士大夫者,冏(jiǒng)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判断句)

3、断头置(于)城上(省略句)

4、待圣人之出而投缳(于)道路(省略句)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反问句)

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定语后置)

7、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定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做表率的人,替他(周顺昌)诉冤,伸张正义。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当官而能做到不改变志向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人呢?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他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那五个人的死,轻重到底怎样呢?

4、亦以明死生之大

译:也就是为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