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1-24 05:02:20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六篇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2)风格流派、文体;

(3)名句填空;

(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 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本词

2、 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 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 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 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 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 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 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 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 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1、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 鉴赏个性化语言

3、 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主 ……此处隐藏7359个字……为文”看看如何强调一个“淡”字?

(9)分析写法

杂文:往往是借此喻彼,以形象生动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所谈论的“此”与“彼”之间不一定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是因作者的联系而架起“此”与“彼”之间的桥梁。

话题 相似点 正题

白菜 性格:淡 社会风尚

自然 不相侵相扰

纯正 不自命不凡 交往

淡 本原 不巧言令色 言行

持久 不跟万物相争

淡而不厌,久而不倦

(10)拓展题:在21世纪的今天,讲求竞争,提倡实现自我价值,那么你认为作者所提倡的“淡”是否过时了?

强调:淡泊与竞争是两个范畴的概念

淡泊:针对的是名利、为人、待人接物,强调的是个人修养,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竞争:体现社会价值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要体现社会价值不等于就可以不讲道德、修养,竞争也要提倡公平竞争。

(11)作业:

淡的品格自古以来就倍受称赞,许多事物都被人们寄寓了淡的精神,如:“梅、兰、竹、菊”,而本文却选择了白菜,你认为合适吗?请说说理由。

教后记:

整堂课基本按照预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实施,思路比较清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较好。对文本的处理比较合理,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做到了讲好教材,用好教材。

但也存在几个问题:1、引申的实例中,林彪的例子、秦桧的例子、魏忠贤的例子是正确的,但有关“来俊臣”的例子是否恰当,值得商榷。2、本文的体裁是杂文,在授课过程中说成是状物散文似有不妥。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 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说教法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析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母爱”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2.整体感知

“论其诗知其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的创作背景后,自由诵读。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显示大堰河的人物画像,给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抽象出人物形象。这样整体感知的训练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饱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合作探究

a.搜索意象 把握情感

投影出示问题“关于大堰河,作者最为难忘的是什么?”因为诗歌靠意象表达情感,所以只有发挥联想、想象,在反复诵读中方能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从文中筛选出信息:手、笑、哭、梦、泪、灰…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投影出示“这些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写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b.探究修辞 体会作用

投影出示“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个设计就是对本科教学难点的探究,让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人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4.现代诗歌赏读

要求学生饱含讴歌与赞美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对比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

5.延伸拓展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6.布置作业。

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灰 ↑ 笑

↖ ↓↗

↘ ↙

人物形象 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这就是我今天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